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你一定听过一个被引用无数次的例子:中国学生六七岁开始背乘法口诀表,从那时起他们就能够快速口算,甚至因此得出中国学生更擅长数学,更聪明的结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说,中国教育习惯性将所有东西尽可能多地一次性灌输给学生,无论其理解与否,并寄希望于随着学生自身的成长,阅历的增加以及外部环境所给予的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他们自己就可以理解,掌握并融会贯通曾经所学习的东西。看似完美的过程,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并非如此。也许某个阶段中,中国的学生在此方法下显得更聪明些,能够高效准确地解答题目从而获得考试高分,但也仅此而已。因为通过上述描述不难看出,中国学生好像是被批量制造出来的程序正确的机器。

  • 人不是机器

首先,人不是机器,自然不能也不应该像机器人一样处置。确实一个人的孩童时代好像一张白纸,非常擅于模仿和学习,但不同于冰冷无情钢筋骨架的机器,人有天生的情感与个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与敏感程度不同,而且基于人的本性这样的差异会永远存在(连动物都是如此)。如果非要将人比作机器,那么有些参数是天生被设定好的,强加调整和抹杀将会不利于个人发展甚至会毁掉一个人。

  • 中国教育的弊端

但是中国应试教育便有此倾向,看似只是强制灌输技能知识,实则是在强制灌输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或者说中国教育将学生框定在一个设定好的世界里,因为我们的集体无法容忍差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学生自然不再需要创造力,不再需要独特的思维角度以及看待事物的全方面性,因为我们只要做那些被告知的事并将其做到同一个标准就好了。

  • 尊重天性

其次,就像我上面所说的,人是有天性的。人在孩童时代的天性就是玩耍,并在玩耍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感受世界。而中国教育过早地灌输知识会使学生缺乏这一阶段。但是美国教育恰恰相反。如果说中国教育是给所有学生设定标准参数的话,那么美国教育在最开始是放任自由的,美国学生在小的时候不会被教授太多知识,而是更多地让其在玩乐中自己去感受和选择。或许太小的时候感受不到太多,但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个性和天赋的培养和成长。而且到了大学,美国的教育理念同样与中国有较大差异。

  • 宏观比较

中国学生在中学时代被迫在高强度学习压力下选择了所谓的文理科并几乎没有机会重来,且要一直进行到大学,所以哪怕是作为成年人在大学学习,中国学生都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全方面地感受和学习并从中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因为这一切很早就莫名其妙被家长和学校固定死了。但是美国直到大学入学后两年都会全面学习多门课程,无分文理,体育艺术也相同重要,更不会急于将学生分在不同的专业下,而是给予进入大学的美国高中生充分地时间和机会去感受,考虑和衡量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所在。所以到了大学阶段,美国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比中国学生充分得多,并且在深思熟虑后自己选择的专业也会更具专业精神,也能够更富激情地投入其中。

  • 微观比较

除去宏观教育方式的差异,微观到具体的上课方式上,中美教育同样有所不同。美国教育更注重互动和实践性,尤其是尽量要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老师提出某一问题或观点,然后大家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每一位学生都相对会更积极活跃地参与课程,所以美国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得到锻炼,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更强调参与到分析,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中,并在其中尽可能多地发散性拓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他们对于所研习的内容也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不像中国大学的教育,单纯的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单向输出,没有反馈也很少需要主动参与,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说,更多的是被动吸收以及不思考所带来的浮于表面的理解和狭隘片面的观点结论。如此以往,中国学生的认知肯定会不如美国学生。

  • 不分优劣

当然,也不是说美国教育就百利而无一害。而美国教育的弊端恰恰正是其优势所在。也就是美国教育太过放任自由,反倒有时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的学生在美国教育的大环境下会沉浸于享乐荒废学业甚至混迹街头成为不良少年。在这一点上,中国教育对学生控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虽然这篇文章侧重于写作美国教育的优势,但是二者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国情,文化的不同导致的。事实上,真正优秀的教育需要二者结合,互相补充学习,既要有美式教育自由开放的一面,同时一定程度上外部的控制和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走任何一个极端都是病态的。

发表回复